簡介:
二十一世紀以來,人們理解與建設城市的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城市再生正成為推動經濟與空間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水石設計在堅持了十五年近百例的再生實踐后,挑選了在上海、長春、鄭州與宜興的四個案例來闡述當下城市再生中的價值產生與驅動機制,表明城市再生并非為了改變而改變,而是在多方合作中不斷創造城市發展所需的新價值。
20200401
同濟大學出版社
簡介:
對景觀設計師來說,人工與自然的關系一直是模糊的。是該去模法自然而隱在自然表象之下還是該去彰顯人類技術的強勢?在《會呼吸的景觀》里,景觀不是為了模仿自然,也不是彰顯技術,而是為了賦予自然情感及生命。
《會呼吸的景觀》是一種人與自然交互的精神化物態空間營造,由外到內營造出一個交互體驗性場所,它所帶給人的并不是尊貴和儀式感,而是有深遠延伸的空間感。是強調人、物、情、境在物態空間中的高度關聯。會呼吸景觀對“外”是自然交融,對“內”是與人交互,是人身體、精神的內外呼吸。更重要的是,它不止關注人與自然,而是將人、自然、社會世相的疊合,是人的生命流淌過程中在空間環境中的體驗。
20190401
同濟大學出版社
簡介:
近年,上海、北京等城市已進入以存量開發為主的內涵增長階段,在資源緊約束條件下,城市再生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方式。各地政府部門出臺政策,希望以土地利用方式轉變推動城市發展轉型,逐步解決城市建成區能級不高、活力不足、公共空間和服務設施缺乏等問題,促進完善城市慢行系統及保護城市歷史文化風貌。城市再生已成為社會日益關注的領域。
20151201
同濟大學出版社
簡介:
建筑的世界需要巨人,也需要擁有主張的青年設計師。在前輩思想的激蕩下,我們盡情釋放著意想不到的能量和無限的創意。
十五周年之際,我們以《建文筑章》為名,展示水石近年最具創新特色和有代表性的32個建筑及景觀設計項目,它們展現了建筑師們對人們生活方式、城市生活空間做出的努力,共同譜寫出屬于中國建筑師的當下圖景。
20141101
同濟大學出版社
簡介:
隨著中國政策、環境、觀念的改變,社會對高品質建筑環境的需求推進了設計品質的提升。精細化設計無疑是在這個時期內市場對項目品質要求提升最明顯的體現之一?!兜禺a模式下的精細化設計》首次以設計機構的名義,較為詳細地描述了精細化設計的必要性與可能性,系統地反映了水石團隊對精細化設計的理解,及在設計實踐中做出的努力。
20121201
同濟大學出版社
簡介:
上海是我國近代工業最重要的基地,豐富的產業建筑背后包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黃浦江兩岸開發戰略、上海世博會,向全世界宣示了上海在成片產業建筑及其歷史地段再利用開發、老工業地區整體功能轉型、積極推動發展現代創意產業等發展戰略的決心。本作品集中展示了水石在這一領域抓住機遇、積極探索的豐富成果和上海的寶貴經驗。
20111101
同濟大學出版社
簡介:
《匠作》是水石設計傳統建筑研究院的第一本刊物。 限于篇幅,我們從數以百計的項目里精選了十三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入冊。冊子最終呈現為“修繕修復”、“傳統建筑營造”以及“文旅設計”三個篇章。
20190108
簡介:
東方建筑呈現出的總體風貌,與西方相比,其個性和特點是顯而易見的。盡管如此,新中式建筑仍然是一個艱難而宏大的命題。中式、新中式、新亞洲、現代中式、草原風、中式裝飾風各種風和式的品類,我們都泛稱為“東方”,是以東方文化為戴稱的建筑空間和形象,其實一直延續,從未過時。本書精選水石近年來相關作品,用以與業內設計師交流一些心得思考和感悟。
2018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