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設計
宋代在淺斟低酌中尋求心靈安慰,而在書齋園林中尋求審美共鳴。這種平淡體現在宋畫齋中即是不統一的不規則原石鼓凳、原木色彩的清水涂飾、茅草屋頂、清雅簡樸的家具陳設,以及簡潔純凈的庭院布置。蘇州博物館宋畫齋位于館內東北角一處封閉庭院內,庭院僅北向有一入口,直通建筑體北向開口。該建筑居場地北部,坐北朝南,定位為宋式江南民間廳堂建筑。設計要求整個建筑盡可能按照宋式做法還原,故設計階段其尺寸也依照宋營造尺計算。最終確定的整個建筑闊二丈四尺,深一丈八尺。出于對宋畫齋草頂民間廳堂建筑的考慮,其材厚兩寸一分,高兩寸四分。地基采用點式龍骨空鋪地磚地面的做法與方磚鋪地的形式,通過在方磚下埋陶缸的方法增加聲響趣味。又在缸內和四周填充木炭、石灰、黃泥等物料,以增強地面吸潮、吸附有害氣體的性能。室內方磚青石極佳地呈現出宋代文人的對質樸原生美的追求。原始的斧、刨等工具對原木進行平整處理,最大限度上減少了現代工具在木材上的痕跡體現。宋畫齋的墻體采用編竹夾泥墻和草頂屋面。老杉木制作而成的窗、門,將大大減小因構件自身變形而無法閉合的可能性。門窗做法取于宋《營造法式》記載的兩明格子門,有較好的保暖性能。窗絹用材精選半透明云霧色真絲絹替代傳統窗戶紙,泡水后繃在窗芯內部,干燥后繃緊形成平整的面。漆作毛壩生漆作為構件表面涂料,采用涂飾后仍能夠顯示出原有木紋和木材顏色或略深的“清水活”做法。庭院刪繁就簡,庭院內淺黃細砂為底,大部留白,以賞石為主景,輔以石燈、石桌,竹林為襯。突出宋式庭院以石為主的石玩趣味與庭院環境布置的純凈風格。此外作為石桌的靈璧石,與蘇州博物館水景庭院中的黑松、羅漢松一樣,由貝聿銘老先生親自挑選。
項目名稱:蘇州博物館宋畫齋“現墨戲堂”營造
項目地點:江蘇省蘇州市
設計時間:2006年
建成時間:2006年
業主單位:貝式建筑事務所
建成面積:256㎡